压缩弹簧(压簧)是应用最广的弹簧之一。螺旋状压缩弹簧一般为等节距,截面多为圆形,可以分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非圆形弹簧圈螺旋弹簧、非线性特性线螺旋弹簧、多股螺旋压缩弹簧、矩形螺旋压缩弹簧等多种压缩弹簧,按照制造工艺可以分为冷卷弹簧和热卷弹簧。
1
|
末端磨成方形。自由长度L仅供参考。在长度为L1.时,负载为P。如果材质是不锈钢的,则将P乘以一个系数-0.833。
|
2
|
所示的负载数值是指材质为乐器金属弦线的情况下的数值。
|
3
|
对于一般的使用场合,不应将弹簧压缩至L1.以下(大于L1.时,可以采用一个固定装置。)
|
4
|
如果要测定除L1.以外的长度下的负载P,则用建议的压缩量乘以K,*[P = (L-Lx) x K].。如果材质是不锈钢的,则相对于系数R的数值必须再乘以0.833,进行校正。
|
如需设计和应用帮助,请联系瑞安东风弹簧的工程小组
碳素弹簧钢丝
说明: ①Φ≤4.0mm的D级钢丝和Φ≤6.0mm的B级、C级钢丝在等于钢丝直径的芯棒上缠绕2圈、 缠绕后的试样表面不得产生裂纹和断裂。
②Φ>4.0mm的D级钢丝在2倍钢丝直径的芯棒上缠绕2圈,缠绕后的试样表面不得产生裂纹和断裂。
③Φ>6.00mm的钢丝应进行弯曲检验,试样沿R=10mm圆弧向不同方向弯曲900,弯曲后不得产生裂纹和断裂。
B级和C级钢丝一般选用70(67A、72A)或65Mn(67B),D级选用T9XtA和T8MnA(82B)生产。
公称直径 |
抗拉强度 |
||
MPa |
|||
mm |
A 级 |
B 级 |
V 级 |
0.30 |
2450 - 2700 |
2700 - 2940 |
|
0.32 |
2400 - 2650 |
2650 - 2890 |
|
0.35 |
2400 - 2650 |
2650 - 2890 |
|
0.40 |
2350 - 2600 |
2600 - 2840 |
|
0.45 |
2300 - 2550 |
2550 - 2790 |
|
0.50 |
2330 - 2550 |
2550 - 2790 |
|
0.55 |
2260 - 2500 |
2500 - 2750 |
|
0.60 |
2210 - 2450 |
2450 - 2700 |
|
0.65 |
2210 - 2450 |
2450 - 2700 |
|
0.70 |
2160 - 2400 |
2400 - 2650 |
|
0.80 |
2110 - 2350 |
2350 - 2600 |
|
0.90 |
2110 - 2350 |
2300 - 2500 |
|
1.00 |
2060 - 2260 |
2260 - 2450 |
2010 - 2210 |
1.20 |
2010 - 2210 |
2210 - 2400 |
1960 - 2160 |
1.40 |
1960 - 2160 |
2160 - 2350 |
1910 - 2110 |
1.60 |
1910 - 2110 |
2110 - 2300 |
1860 - 2060 |
1.80 |
1860 - 2060 |
2060 - 2260 |
1810 - 2010 |
2.00 |
1810 - 2010 |
2010 - 2210 |
1770 - 1910 |
2.30 |
1770 - 1960 |
1960 - 2160 |
1720 - 1860 |
2.60 |
1770 - 1960 |
1960 - 2160 |
1720 - 1860 |
2.90 |
1720 - 1910 |
1910 - 2110 |
1720 - 1860 |
3.20 |
1670 - 1860 |
1860 - 2060 |
1670 - 1810 |
3.50 |
1670 - 1810 |
1810 - 1960 |
1670 - 1810 |
弹簧常数:以 k 表示,当弹簧被扭转时,每增加1°扭转角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E=线材之钢性模数:琴钢丝E=21000 ,不锈钢丝E=19400 ,磷青铜线E=11200 ,黄铜线E=11200
d=线径
Do=OD=外径
Di=ID=内径
Dm=MD=中径=Do-d
N=总圈数
R=负荷作用的力臂
p=3.1416
模具弹簧(矩形弹簧)非常适用于负载很高、而空间又非常有限的场合。模具弹簧设计用于孔中、或者用于轴上。
材料
|
合金 |
规格
外径尺寸范围: |
6毫米-60毫米 |
载荷范围: |
15N-1万N |
使用环境温度依据各种材料不同 |
-46℃~300℃ |
|
200万次 |
OD = 外径 |
L = 自由高度 (仅供参考) |
L1 = 工作高度 (最小工作长度) |
d = 线径 |
Sh = 固定状态下的高度 (估算) |
P = L1下的承载载荷 |
材质为铬合金的模具弹簧
高质量铬合金钢材质的模具弹簧产品具有最大承载能力和加长使用寿命。我们东风模具弹簧(重负荷压缩弹簧)用于孔中或者轴上,适用于需要高承载能力并且空间有限的应用场合。 材质使用55CrSi铬硅合金的矩形钢丝,磨平。 螺旋方向为向右
螺旋拉伸弹簧,它们是用与簧体直径相同的扭弯的环制成的。
螺旋方向 - 左手螺旋方向或者右手螺旋方向,根据机器运转时的布局方向而定。
末短
|
全弯环。根据要求,还可提供特殊的末端。 |
|
初始张力T仅供参考;自由长度的尺寸L 是估计值。 |
|
在延伸到长度L1.时,最大负载为P。. |
|
要测定不锈钢的负载P,弹性系数K,或者初始张力T,将数值再乘以0.833。要测定除L1,以外的延伸长度下的负载P*,将弹簧从自由长度延伸到此长度的距离(以英寸为单位)乘以弹性系数K,并加上初始张力T。 |
负载, P ± 10%
弹性系数, K ± 10%
末端的位置,大多数零件加工成± 22度。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场合,请联系我公司的工程部。
注意:当伸出到L1.之外时,弹簧可以采用一个固定装置。1.
*P = (Lx - L) x K + T
Lx = 需要的负载长度
弹簧常数:以k表示,当弹簧被拉开时,每增加1mm距离的负荷(kgf/mm);
弹簧常数公式(单位:kgf/mm):
拉力弹簧的初张力:初张力等于适足拉开互相紧贴的弹簧并圈所需的力,初张力在弹簧卷制成形后发生。拉力弹簧在制作时,因钢丝材质、线径、弹簧指数、静电、润滑油脂、热处理、电镀等不同,使得每个拉力弹簧初始拉力产生不平均的现象。所以安装各规格的拉力弹簧时,应预拉至各并圈之间稍为分开一些间距所需的力称为初张力。
T=P-(k×F1)=最大负荷-(弹簧常数×拉伸长度)
A——弹簧材料截面面积(mm²);当量弯曲刚度(N/mm);系数
a——距形截面材料垂直于弹簧轴线的边长(mm);系数
B——平板的弯曲刚度(N/mm);系数
b——高径比;距形截面材料平行于弹簧轴线的边长(mm);系数
C——螺旋弹簧旋绕比;碟簧直径比;系数
D——弹簧中径(mm)
D1——弹簧内径(mm)
D2——弹簧外径(mm)
d——弹簧材料直径(mm)
E——弹簧模量(MPa)
F——弹簧的载荷(N)
F'——弹簧的刚度
Fj——弹簧的工作极限载荷(N)
Fo——圆柱拉伸弹簧的初拉力(N)
Fr——弹簧的径向载荷(N)
F'r——弹簧的径向刚度(N/mm)
Fs——弹簧的试验载荷(N)
f——弹簧的变形量(mm)
fj——工作极限载荷Fj下的变形量(mm)
fr——弹簧的静变形量(mm)
fs——试验载荷Fs下弹簧的变形量(mm);线性静变形量(mm)
fo——拉伸弹簧对应于处拉力Fo的假设变形量(mm);膜片的中心变形量(mm)
G——材料的切变模量(MPa)
g——重力加速度,g=9800mm/s²
H——弹簧的工作高(长)度(mm)
Ho——弹簧的自由高(长)度(mm)
Hs——弹簧试验载荷下的高(长)度(mm)
h——碟形弹簧的内载锥高度(mm)
I——惯性矩(mm4)
Ip——极惯性矩(mm4)
K——曲度系数;系数
Kt——温度修正系数
ρ——材料的密度(kg/mm³)
σ——弹簧工作时的正应力(Mpa)
σb——材料抗拉强度(Mpa)
σj——材料的工作极限应力(Mpa)
σs——材料的抗拉屈服点(Mpa)
τ——弹簧工作时的切应力(Mpa)
k——系数
L——弹簧材料的展开长度(mm)
l——弹簧材料有效工作圈展开长度(mm);板弹簧的自由弦长(mm)
M——弯曲力矩(N·mm)
m——作用于弹簧上物体的质量(kg)
ms——弹簧的质量(kg)
N——变载荷循环次数
n——弹簧的工作圈数
nz——弹簧的支承圈数
n1——弹簧的总圈数
pˊ——弹簧单圈的刚度(N/mm)
R——弹簧圈的中半径(mm)
R1——弹簧圈的内半径(mm)
R2——弹簧圈的外半径(mm)
r——阻尼系数
S——安全系数
T——扭矩;转矩(N·mm)
Tˊ——扭转刚度(N·mm /(º))
t——弹簧的节矩
tc——钢索节距(mm)
U——变形能(N·mm);(N·mm·rad)
V——弹簧的体积(mm³)
v——冲击体的速度(mm/s)
Zm——抗弯截面系数(mm³)
Zt——抗扭截面系数(mm³)
α——螺旋角(º);系数
β——钢索拧角(º);圆锥半角(º);系数
δ——弹簧圈的轴向间隙(mm)
δr——组合弹簧圈的径向间隙(mm)
ζ——系数
η——系数
θ——扭杆单位长度的扭转角(rad)
κ——系数
μ——泊松比;长度系数
ν——弹簧的自振频率(Hz)
Vr——弹簧所受变载荷的激励频率(Hz)
τb——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τj——弹簧的工作极限切应力(Mpa)
τo——材料的脉动扭转疲劳极限(Mpa)
τs——材料的抗扭屈服点(Mpa)
τ-1——材料的对称循环扭转疲劳极限(Mpa)
φ——扭转变形角(º);(rad)
不锈钢弹簧线抗拉强度参考表
MM |
WPA(N/MM2) |
WPB(N/MM2) |
0.1-0.2 |
1650-1900 |
2150-2400 |
0.23-0.4 |
1600-1850 |
2050-2300 |
0.45-0.6 |
1600-1850 |
2050-2300 |
0.65-1.0 |
1530-1780 |
1850-2100 |
1.2-1.4 |
1450-1700 |
1750-2000 |
1.6-2.0 |
1400-1650 |
1650-1900 |